【中國現代化視野下的教會與社會】學術研討會
Church and Society under Chinese Modernized Vision
時間:10月28日(四)19:00 ~2010年10月30日(六)18:30
地點:中原大學圖書館1樓國際會議廳
會議主旨
自十九世紀初開始,隨著英國宣教士馬禮遜來華,也相繼來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並影響至今的中西文化交流;十九世紀中葉因為「鴉片戰爭」的緣故,中國被迫走上了「現代化」的強國之路。
而「基督教」與「現代化」實為形影不離,這不僅在過去的兩百年的歷史中證據確鑿—正是西方宣教士們將現代的醫療衛生、學校教育、出版印刷、報刊雜誌、通訊郵政、現代交通、社會慈善等等帶進中國社會,大大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,具體表現在教會對社會的作用上。那麼,教會與社會之間又將會、或應該會產生怎樣的互動呢?
有鑒於此,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以及美國「基督教與中國」研究中心將於2010年10月28-30日在中原大學,舉辦「中國現代化下的教會和社會」學術研討會。本次學術會議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上,集全球華人中關注這一問題的優秀專家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。
學者名單
姓名 | 服務機關 | 論文名稱 |
趙 杰 | 山東大學宗教系教授 | 宗教、學術、政治與社會和諧 |
張 憲 |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| 馬克思主義與基督教 |
高師寧 |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| 基督教與當代中國社會 |
侯 杰 | 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 |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與天津城市現代化——以華人會員為中心的考察 |
王立新 |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| 從文化帝國主義到文化國際主義:一戰與美國傳教士對中西文化關係的反思 |
李向平 | 華東師範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| “教會”與“社會”之間的張力構成——兼論當代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模式 |
康志杰 | 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| 1938:武漢會戰前後的武漢基督教會 |
趙曉陽 |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| 基督教與韓氏家族的變遷 |
高 晞 |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| 《鴉片真相》之真相——19世紀在華傳教士反鴉片運動研究 |
孫尚揚 | 北京大學宗教系教授 | 基督教與中國的科學、民主、物質文明建設以及民族主義之間的關係——現代新儒家賀麟與當代北大學生的看法 |
陳才俊 | 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 | 從伯駕到丁韙良——美國傳教士與國際法在中國的傳播 |
王新生 | 上海復旦大學宗教系教授 | 《聖經》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及其啟示 |
石衡潭 |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| 90年代以來大陸基督教出版狀況及其前景 |
肖清和 | 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 | 刊書傳教:明末清初天主教中文著作編輯與出版活動初探 |
黃保羅 |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比較宗教學系、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| 現代化下中國形象之塑造及基督教的影響 |
姚西伊 | 香港中國神學院教授 | 教會在今日中國大陸所面對的“現代化”難題及其出路—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|
曾慶豹 |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| 中國基督教的馬克思主義 |
李 靈 | 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 | 從《資政新篇》看近代基督教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作用 |
姜仁圭 | 中原大學通識中心 | 『萬國公報』對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影響 |
王政文 | 東海大學歷史系 | 現代化與基督徒身份的交結:論十九世紀台灣基督徒的自我認同 |
陳宏模 | 南華大學 | <孫中山倫敦蒙難>真相及其對知識份子的義涵─聚焦於宗教信仰的角色與生命價值 |
陳能治 | 南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| 歐柏林在中國(Oberlin-in-China)的教育事工,1904~1937 |
高瑞泉 |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|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平等观念之成立 |
會議報名
會議報名講義費:200元(含點心)
線上報名截止日:10月25日前
線上報名網址:http://religion.cycu.edu.tw/conference2/conference.html
諮詢專線:03-2656561
傳真FAX:(03)265-6598
電郵E-Mail:iapsianchin@gmail.com(葉先秦)
留言板